跳到主要内容

11 无自性

十一、无自性

重点提示

  • 无自性的内涵:无自性 = 空 = 不生 = 如幻 = 无有 = 唯名
  • 龙树颂文:无自性就是不存在
  • 汉语中观文献:若无自性,云何有法?  

无自性的内涵

我们慢慢上道了。我们讲空观,“空”是什么意思?大家都听过,空就是无自性。但是以前很多人讲空,讲无自性,只是说世界万物没有一个不变的内核,但并不主张说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,他们说这个生生不息的、因缘相待的世界万物还是有的,基本上都是这么讲。

那我们来看龙树怎么讲无自性。前面搞清楚了什么是“自性”,现在来看“无自性”意味着什么。因为概念都是自相矛盾的,这就把它的指示对象——自性的存在可能性给否定掉了。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,不可能有指示对象,这世界上可能有方,也可能有圆,但绝不可能有方的圆。而我们一切概念都是自相矛盾的,也就是说,我们一切概念都没有指示对象。

下面我们看龙树《七十空性颂》中四个连串的颂子,这里列的是我的翻译:

七十空性论  

   见真实故知业空,是则业即是不生

   而若无有业是则,从业生者亦不生。39  

一个业,如果它是“空”的,你就知道它是不生的,没有生起过,而如果是不生的,这个业就是压根儿没有的,无有业。而如果没有这个业的话,那么从业生出来的东西,也就是果报,造了业要受报,业都没有了,从业生出来的报应也就没有了。 

七十空性论 

   正如薄伽梵如来,以神通做幻化[身],

   而此幻化[之如来],复做其他之幻化。40  

就好像是如来佛他用神通变出来一个假人,根本没有这个人,是一个幻像,然后这个假人,又是一个魔术师,是幻化师,他又在那儿造假人,如果连这个假人本身都是不存在的,那这个假人造出来的东西就更不存在了。  

七十空性论

   此中如来幻化空,况由幻化所幻成?

   此二者唯名言有是无所有唯计执。41  

刚才说“空”就相当于是“幻化”,幻化就是,我们看着都以为有,而实际上这个东西无所有,这叫什么呀?叫“唯名言有”,也就是唯概念有,只是认为它有,只有这个东西的概念,而实际上呢,“是无所有唯计执。”它本身无所有,只是你在执著它,这儿说得很清楚。

七十空性论

   如是作者如幻化,业如幻化所幻成,

   以自性而无所有唯有计执是此等。42  

我们说造业受报,造业的那个人,那个作者,本身就如幻化,只是一个概念,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存在,没有指示对象,连这个造业者都是一个幻化,他造出来的业,那就好像是幻化所幻化,就是变出来的那个人所变的东西,它是“以自性而无所有”。这里就把“自性”代入了进来,它只是一个名言,只是一个概念计执,根本没有它要所指的那个东西,毫无自性。这就是“以自性而无所有,唯有计执是此等。”。

这四个颂子,把我们常听说的几个概念串成了一串,我觉得非常好,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“无自性”。无自性就是空,这个常听说,空就是不生,不生就是如幻,如幻就是无有。不生嘛,你没生儿子就是你没儿子,注意,不是说你有一个如梦如幻的假儿子,是说没有儿子!如幻,那就是唯名,唯计执。

 无自性=空=不生=如幻=无有=唯名=唯计执

唯名是什么意思啊?唯计执,唯有概念,就是这个东西,只是你认为他有,比这个认为多一点儿,都没有。注意理解这个“唯”字!有人说,哎?不对,没有这个常一不变的有,但总还有一个变化的有。不行!唯名,唯执著,只是你的认知,比你的认知多出来一丁点,什么变化呀,观待呀,这些都不能有。如果还有一点,就不是空了。这就是 “无自性”、“空”的含义,空,就是没有!

现在回头看看你做的关于“无自性”的思考题(前面第六节),你是选A还是B?无自性,就是无所有,是不是?

龙树颂文证据

你要还是不信的话,下面我要展示大量的文献证据,因为总有人不相信,我要让他们没有任何翻案的机会。这是《中论颂》中连续的四颂:

《中论颂》第15品《有与无之考察》:  

【什】法若无自性, 云何有他性?

   自性于他性, 亦名为他性。 15.3  

   离自性、他性, 何得更有法?

   若有自、他性, 诸法则得成。 15.4

   有若不成者, 无云何可成?

   因有有法故, 有坏名为无。 15.5

   若人见有、无, 见自性、他性,

   如是则不见, 佛法真实义。 15.6

【今】如果自性是无有,从何而将有他性

   其他事物之自性,即被说为是他性。15.3

   若离自性与他性,从何而又有事物

   有自性他性在,事物才得成立故。15.4

   事物之若不成,亦即是不成立。

   因为之变异性,人们即称之为。15.5

   某些人等若观见,自性他性

   彼等人则不观见,佛陀教法中真实。15.6

一个概念所指向的属于自己的指示对象,就是自性,如果这世界上不存在“自性”这种东西,也就没有“他性”——其他概念所指的对象。因为其他概念所要指向的那个指示对象,对于其他概念来说,就是他自己的指示对象,所以,没有自性就没有他性。

那么接着,所谓要指示的对象——这些事物,非自即他,如果没有自性和他性,那也就没有事物了。再往下一颂,事物如果没有,那也就没有事物的无。注意啊,这里反对“无”,很多人一看到龙树说无也不成立,马上就说,你看,还是不能啥都没有吧。不是这样!龙树的说的无不成立,是说连无都无,更不要说有了!为什么呀?因为你连无的对象都没有,“事物之有若不成,无亦即是不成立。”因为我们讨论“无”的时候,其实心里头想说的还是“有之变异性”,一个有的东西变没了,这叫“无”,因为说无总得说什么无啊,总有一个对象。所以“无”还是基于“有”的,注意,这个其实是第三颗宝石,后边会专门挖,龙树反对无,是因为我们所有的“无”的概念都是基于“有”的,如果“有”被打掉了,“无”就连带被打掉了。

继续,最后一颂,如果有人还认为这世界上有“自性”、有“他性”、有“有”、有“无”,他就没有看到佛陀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实。

这上面讨论了四个东西,自性、他性、有、无,我把梵文给出来:

  • 自性(sva-bhāva)
  • 他性(para-bhāva)
  • 有 (bhāva)
  • 无(a-bhāva)  

自性是sva-bhāva,他性是para-bhāva,“性”这个词是bhāva,本身也当“有”讲,也可以翻成“事物”。对有的否定,加一个前缀a,叫a-bhāva。所以,这里在否定什么?是所有跟bhāva相关的东西!bhāva是什么?就是存在,学过梵文就知道,所有跟存在相关的概念,都不成立。对存在的肯定,不成立,那自然也就没有对存在的否定,因为你无所否定,无可否定。

下面我再引《中论颂》第1品的一句话,这句话很有代表性:

【什】诸法无自性, 故无有有相。

   说有是事故, 是事有不然。 1.10

【今】于无自性诸事物, 存在性即不可得。

  因此“此有故彼起”,此说即是不容有。1.10

这句话说得非常狠,你要懂点佛教,都能读出味儿来。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啊?对于一个没有自性的事物来说,它就没有存在性。也就是说,一个事物如果无自性,它就不存在,这说得很直白了吧!下面,“因此‘此有故彼起’”,是带引号的,什么意思呢?佛教早期的经典里经常讲十二因缘,缘起怎么讲啊?就是“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,此生故彼生,此灭故彼灭。”当然这个“此有故彼有”有两个“有”字,梵文用的不是一个字,我为了区分把它翻成了“此有故彼起。”这是佛经常念叨的一句话,龙树这里太狠了,说你不要听佛老念叨“此有故彼起”“此有故彼起”,告诉你,这句话根本就不对,不容有。狠!龙树告诉你,不要说因缘生灭,什么都没有了,哪有缘啊?哪来的此有故彼起啊?

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龙树这几颂的精神,无自性,空,就等于毫不存在!

汉语中观文献证据

有人说,龙树这么反动啊!是不是你编的呀?是不是你断章取义,把我们全给带坑里了?那我们接着看,鸠摩罗什翻译的《中论》里有这么一段话,也很说明问题。虽然这不是龙树说的话,是青目的注释,里面设计了一段问答:

鸠摩罗什译《中论》卷2《观行品第十三》(CBETA, T.30, no. 1564, 18b4−8):

问曰:若诸法异相无性,即有无性法,有何咎?

有人提问题了:“诸法”就是种种事物,“无性”就无自性,如果这事物都是有变异相,是变化的,无自性的,那就有一种无自性的法,不就完了吗?你说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,那就有无自性的事物嘛!有毛病吗?

答曰:若无性,云何有法?云何有相?何以故?无有根本故。但为破性故说无性,是无性法若有者,不名一切法空。若一切法空,云何有无性法?

回答是:如果没有自性,哪有事物啊?“云何有相?”哪还有事物的变异相啊?“何以故?无有根本故。”根儿上已经没了,你还这呀那的。“但为破性故说无性,”我们就是为了破自性,说它无自性,“是无性法若有者,不名一切法空。”如果还有一种无自性而存在的法,就不是一切法空了。“若一切法空,云何有无性法?”这说的够清楚了吧!

下面我引《十二门论》。虽然这部论还有点争议,但是这一颂鸠摩罗什译成汉语,应该说中国古代的祖师大德们都是学习过的,你看这句话也是一样的意思:

《十二门论》卷1(CBETA, T30, no. 1568, 159c26−27):

 众缘所生法,是即无自性;

 若无自性者,云何有是法?

这层意思我们后面还会再细致分析,里边有很多隐含的问题,其实就是第二颗宝石。我们不是总说因缘生灭嘛,一个事物如果是众缘所生,它就是没自性的,他就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指示对象,而如果它没有自性,那就没有这个东西!